世界快消息!康健园|黄梅天养生以健脾为主

“散装”间歇式梅雨,加上高温少风的天气,体感闷热难耐,特别不适。不但衣服、被褥湿漉漉的,人也变得容易疲劳,懒得动,胸闷气短,胃口不佳,睡觉不香,有些人的手上、脚上还会长一些透明的小水疱。从中医的角度来解释,这都是“湿邪”惹的祸。


(相关资料图)

夏至到处暑的这一段时间,在中医中被称为“长夏”。黄梅天正属于“长夏”的范围。湿为长夏主气。《素问》有云:“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即黄梅天最容易致病的是湿邪,而黄梅天养生,以健脾为主。

脾除了主管运化食物,还主管运化人体内的水湿。《内经》云:“脾喜燥恶湿。”所以脾最怕“湿气大”的气候。一到黄梅天,脾容易被湿邪所困,导致脾的水湿运化紊乱,不能正常发挥它吸收传输水精、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出现一系列水湿停滞的症状。除了口淡无味、食欲不振、口气重这些直接的脾胃相关性症状,湿邪困于头则头重如裹,昏昏欲睡;湿邪侵袭肌表可表现为湿疹、汗疱疹等皮肤病;湿邪阻于肢体则周身乏力,四肢酸懒沉重,甚至关节肿胀疼痛;湿犯胸中可出现烦躁满闷、失眠多梦;湿犯下焦可致大便黏腻不爽或是溏泻,女性可见白带过多。湿邪损伤脾胃功能,而脾胃虚弱则更加难以运化水湿,恶性循环。所以湿邪相关的疾病往往缠绵难愈,反复发作;在治疗和养生保健时,恢复和强健脾胃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1. 饮食调节

梅雨季饮食宜清淡,适当带点苦和酸。清淡的食物有利于消化吸收,同时从中医的理论,淡味能渗能利,有利湿渗水的作用,对脾胃好;苦味能清泻祛湿;酸味开胃又能收敛固涩。可以适当吃一些药食同源的食物,如:薏苡仁、芡实、山药、莲子肉,它们都具有健脾利湿作用。还可以按摩或是艾灸足三里、丰隆、阴陵泉等位于脾经、胃经上的穴位,也都能起到健脾利湿的功效。

2. 药物祛湿

治疗常用的中草药有:藿香、菖蒲、白术、苍术、香薷、佩兰、艾草、豆蔻等。这些中药除了健脾化湿,还都具有天然的香气,不但可以入中药汤剂,还有一种集医疗与风雅一体的用法——制成香囊,“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或佩于腰间,或挂于胸前,也可以挂在房间内或是车里。可以作为一种持续性的医疗保健方法,芳香化浊,安神开窍,醒脾化湿,改善脾“为湿所困”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即使是幼儿也能佩戴使用。

3. 健身功法

梅雨季的阴雨绵绵阻碍了室外运动,但身体锻炼不能因此停止。可以改为在室内打八段锦或太极拳等传统健身功法,这对增强全身正气,包括脾胃正气,是非常有帮助的。

4. 生活禁忌

在健脾的同时,也要注意避免“伤脾”。在黄梅季少吃西瓜、生黄瓜等寒凉的瓜果,尽量不吃冰淇淋,不喝冰饮料。空调电扇的使用要适度,因为不只饮食,过于贪凉也会损伤脾阳、驻留湿邪。

调饮食,慎起居,规律运动,再结合中医的应季保健方法,可以更好地度过梅雨季。

唐人彦 曹振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中医科)

标签:

林远翔个人资料_林远翔
<< 上一篇
最后一页
下一篇 >>
  • 精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