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庆高考语文题_每日精选

关于重庆高考语文题


(资料图)

高考语文解题过于技能化问题由来已久,造成这一问题的深层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巨大的试卷容量迫使高考语文解题必须技能化;命题人在出题上有形式主义问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重庆高考语文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重庆高考语文题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要想对天或者天的观念的实际意义和作用进行说明,想来没有什么事物比它涉及更多的歧义性了。所谓内在的天、超越的天、原理性的天、实体的天,或者说是自然的天、法则的天、理法的天、道德的天、主宰的天、命运的天、终极的天、无限的天……

这种歧义性,就中国的天而言,起源于名副其实的像天空一般无限伸展的意义,它包括了我们所讨论的理、自然、道等等所有那些概念,虽说可以根据上面所罗列的词汇来说明中国的天的概念,但是实际上,正如有识之士所见,这些词汇也完全可以用来说明日本的天的概念。因为天的特质最大限度关系到民族性的或者说是历史性的特质,利用这种对于属性的规定,是不能把握中国的天的特质的。

但是还不仅如此,日本和中国的天的概念差别之大有如天和__的神的区别一样。例如中国的天在殷周革命之后,被视为主宰神一般被敬畏,之后成为皇帝权威性的根据;而日本的古代有对象不特指的以卑弥呼等巫王为媒介的自然力的信仰,也有支撑着天皇权威的,称为天照大御神、高皇产灵神的太阳神。且与此相关,中国对天的强烈关注是通过加入古代以来对天文的观测之力,建构了“盖天说”“浑天说”等解释宇宙构造的理论,尽管这些理论的流通范围仅仅限于宫廷之内,但类似今天所说的天文学、地球物理学是很早就有的,而与此相对,日本却从未产生过这样的事物。

一方面,日本从幕府末期到明治时期,出现了诸如大盐中斋的“天人合一说”、西乡南洲的“敬天爱人说”、夏目漱石的“则天去私说”等,可以说其无欲无私的“诚”的现世超越性、纯粹性、无限性是假托于天的,呈现为所谓纯粹自我的天。而中国,把属于个人悟性的对象作为整体的天来论述的现象是不存在的。中国的天人合一,如后所述,关系到政治与社会整体构造的应然状态,敬天与爱人也分别是“君道之要目”和“治平之道”的要目之一,是组成为政原则的一环,无论如何也不是一种个人性的存在,更不要说是一种心象的存在。

由此可以推知,中国的天的物质,显示出的是关系到例如秩序原理的框架等政治、社会的大的统一体。

在中国,说到秩序的社会性结构,自古以来是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的五伦,不过即使称其为结构,这也只是为了使社会安定而推行的社会内部的所谓内在结构,不是决定社会基础本身存立的外在框架。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秩序原理——五伦,是使内部结构安定的原理,即朱子所说“当然之则”,仅此尚不能成为它本身存立原理,亦即朱子所说“所以然之故”。换成仁、义、礼、智、信而言亦是如此。

在古代中国的观念中,决定社会存立的根据是天,其原理笼统称为天道或天命,人们认为,社会或者国家、王朝的体制可否存立,不取决于地上的帝王,而托付于天上的“主宰者”之手。

(选编自沟口雄三《中国的天》)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的天的特质有很多意义,如内在的天、超越的天、原理的天、实体的天等,它包括了“理、自然、道”等概念。

B.仅凭借“天”具有的歧义性属性是不能把握中国的天的特质的,因为它只是中国的天的特质的起源。

C.由于民族性或者历史性的特质不同,中国和日本的天的概念差别之大有如天和__的神的区别一样。

D.中国和日本的统治者都利用人们对天的敬畏与信仰来加强皇帝或天皇的权威,并且利用自然现象及其理论来加以解释。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与中国不同,从幕府末期到明治时期,日本出现的“天人合一说”“则天去私说”,都将个人悟性的对象作为整体的天来论述。

B.在中国的天人合一的理论中,个人性的存在不能脱离政治、社会的大的统一体,而要顺应政治与社会整体构造的应然姿态。

C.敬天是“君道之要目”,爱人是“治平之道”,敬天与爱人组成为政原则的重要一环,作者由此推知中国的天的特质。

D.在中国,秩序的结构可以分为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所谓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的五伦属于内部结构,不能决定社会的存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要弄清中国的天的特质,必须从中华民族和中国历史的角度分析探究,同时要认同天道或天命在古代中国的至高地位。

B.把属于个人悟性的对象作为整体的天来论述,就是日本所谓的纯粹自我的天,这种情形在古代中国是不存在的。

C.中国和日本都有“天人合一说”,其内容都反映了政治与社会整体构成的状态,显示出政治、社会的大的统一体。

D.中国和日本都信仰“天”,但日本强调自我的“天”,而中国强调“天”对个人的主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饭在锅里

袁省梅

雨已经下了三天了,还在下。一下雨,就干不成活。陈卓子看着纠缠不清的雨,眼眉间的黑沉越发深重,烟头烧到手指了,才倏地摔了,又一脚踩上去,狠狠地碾来碾去。

妈的,这雨。陈卓子捏着手机,像是要把刚才听到的话捏碎。

刚才,爸电话里说,秋庄稼都收了,不要操心家里,就是红的药没了,领到钱了,托人捎回来。爸说了没两句,倒咳了好一会儿,丝丝拉拉的呼吸如一把钝锯一下一下锯锉着陈卓子的心。陈卓子嗯嗯地应着,答应过两天就托人把钱捎回去,说,红的药不能停,你的药也别停。爸说,我不要紧,老毛病了,不花钱吃药了,就是娃的病不要耽搁了。

爸还说了些什么,陈卓子都没听见,只嗯嗯地应。挂断电话,他看一眼玩牌的人嘻嘻哈哈吵成一团,捡起个安全帽,扣在头上,走进了雨里。

毕竟是深秋了,雨水带着寒凉,簌簌地直往衣服上裹粘。陈卓子扣紧衣服,心说,今个咋说也得弄点钱捎回去。陈卓子捏了捏兜里的刀子,向路边的小饭馆走去。他要找应人。应人是包工头。每天这个时间,应人都在小饭馆里吃饭。

可是,小饭馆门前不见应人的车。路上大车小车撵着雨水,怪物般忽地从雨雾冲出,又忽地隐没在了雨雾中。陈卓子在雨中走来走去,浑身上下都湿透了,也不见应人的车来。兴许他没开车,兴许他早都在屋里喝上了。这样想着,陈卓子就推开了饭馆的门。

陈卓子没想到饭馆里也如雨中的旷野般冷清。陈卓子坐在靠窗户的一张桌子旁,不耐烦地看着窗外的雨时,就听见屋里女人的声音,饭在锅里,自己取了吃吧。

陈卓子不知屋里的女人跟谁说话,没理会,依然看着窗外,眉眼间绕着一团纷乱乱的恼火。

说你呢。女人呵呵笑着说,手不闲,饭在锅里,自己到锅里拿。

饭在锅里。饭在锅里。从前,他从外回来,媳妇也是这样给他说的。可是,媳妇死了,他出来打工半年也没回去过了。陈卓子苦苦地笑笑,扭头对里屋说,不吃饭,我等人。

知道你在等人哩。女人又咯咯地笑,等人也得吃饭啊,正是吃饭时候。

陈卓子心里一抖,想这女人真是精怪,知道他在等人。陈卓子干干地笑笑,走进厨房,一股暖暖的香味一下就兜住了他。抬眼看时,就看见小小的厨房里,高的低的桌子柜子都擦抹得一尘不染,就是水泥灶台上,也抹得不见一粒饭渣一滴油污。一个菜盘子扣着个光闪闪的细瓷碗,放在灶台上。陈卓子眼里热热的,媳妇在时,也是这样的爱干净,不过现在自家屋里的灰尘不定有一脚板厚了。

女人又说,出门在外不容易,不要让肚子受屈。你说是吧?香椿炒鸡蛋,看还热不?

陈卓子扁扁嘴,没说话,揭开碗,果然是香椿炒鸡蛋,还有一点绿绿的葱花。黄的绿的香的鲜的,不分彼此的,柔柔暖暖地涌向陈卓子冷冷的心眼。陈卓子的心里兀地翻江倒海般汹涌开来,扭头朝里屋看,只看见用烟盒编的门帘,随着风,轻轻地晃动,丁丁泠泠,清脆,细小。陈卓子的心里又是一热。

雨势好像更大了,也更密了,窸窸窣窣,窸窸窣窣。陈卓子一点一点地吃着,就听帘后的女人说,我虽是个女人家,不多出门,可来这饭店的人多哩,啥样样的人都有哩,有事没事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心里装着好事坏事的,也都能从脸上看出。

女人又说,我男人的事,你听说过吧?跟人争一尺的地打架,死了。你说一条命就值一尺的地?他死了,老人娃娃还得活是吧?不容易哩,这日子,可别一时糊涂,莽撞行事,落下事情,自己受苦不说,家里老的小的也都跟着受累伤心。

女人的声音,细细碎碎的,如眼前的饭菜,一下一下暖着陈卓子的心。老爸咳咳的声音、小红嘱咐他早点回来的话突然就响在了陈卓子的耳边……陈卓子捧着盘子,想说什么,可生生的被涌上来的泪水给噎了回去。

趁热吃吧,别等凉了。女人在帘后说。

陈卓子胡噜胡噜吃完饭,把钱放在饭桌上,看一眼门帘,说了声我走了。不等女人说话,一头撞进了雨中。这时,一辆车咕嘎停在了饭馆前。是应人的车。陈卓子捏捏兜里的刀子,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头也不回地走了。

(选自《黄河晨报》)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通篇以“雨”作为背景,渲染出清冷、沉闷、悲戚的生活环境,给人压抑沉重之感。同时,“雨”作为小说的线索,贯穿整个故事,推动情节发展,展现人物活动。

B.饭馆女人与陈卓子的对白在安静的叙述中娓娓道来,推动了情节的发展,避免了一场因讨要工钱而可能出现的带血的纠纷,打消了陈卓子打算“硬拼”的念头。

C.“饭在锅里”是两个女人说出的同样的话,预示着饭馆女人与陈卓子之间可能出现的男女之情,这种感情促使陈卓子放下“刀子”,担负起应有的责任。

D.《饭在锅里》写的是农民工讨要工钱的事情,小说反映了较为突出的社会现实问题,对农民工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反映了世态的沧桑与炎凉。

5.小说两次写到小饭馆女人的“笑”,请你结合全文对此作简要分析。(5分)

6.“饭在锅里”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论到如何把东西方文化融合在一起时,泰戈尔比起20世纪中任何一个人,都有更卓越的功绩。这一点,早在1913年,当诺贝尔文学奖第一次逃脱出久已承袭的传统,颁赏给这位印度诗人的时候,就得到了文明世界的一致赞扬。当然,吉卜林(英国小说家、诗人,出生于印度孟买,于19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是生在印度,早在泰戈尔之前,也曾获得了同样的声誉,不过当吉卜林的终生作品,只是在加深加宽“落后种族”和“上帝的选民”之间的鸿沟的时候,而泰戈尔,却是近世纪中第一次显示出东方也能够贡献给西方一些智慧的人。

早自1913年,泰戈尔便是印度对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善意的代言人。从他的六尺三寸的躯体和印度亚利安的面容,从他的浓眉和深褐色的眼睛、银灰的胡须、披散的弯曲的头发,从他搞扎的头巾和丝袍中,每一个美国人把他当作了描绘在达·芬奇画幅中的基督。他的声音像高朗的银铃般发出来,他敏感而尖细的手指看上去仿佛火的焰苗,令人不由记起画在安哥拉洞穴中的手指……人们常常静静地坐着,屏息静气地坐在一个角落,从他音乐般的动作中去看上帝的完美的创造。

泰戈尔在英国的声望一如在美国。他第一次访问英国在1874年的秋天,他伴同他的兄长到布莱顿的一个学校入学。学校的老师用了“你有好一副敏捷的头脑”的赞语欢迎了这个少年。后来他到伦敦学法律,可是学业未完成便回到了故乡。所以,和萧伯纳一样,他不是学校造就出来的。但也和萧伯纳一样,他是图书馆和人生的一个顽健的学生。因为他在英国时,在大英博物馆中度过了他的大部分时光,研摩着莎士比亚、弥尔顿、拜伦、歌德、但丁、佩特拉克和塔索。他还把雨果、雪莱、伊丽莎白·巴利特、勃朗宁和丁尼生的一部分作品译成孟加拉语。不过他最爱好的诗人还是勃朗宁。他以为华尔特·惠特曼是美洲最伟大的诗人。在他自己的诗作中,他放弃了传统的印度的韵律;在他的歌曲中,他不时露出西方音乐的影响。早在他的青年时代,他在印度就因有“孟加拉的拜伦”的美誉而声名鹊起。

显而易见,泰戈尔的荣名并非很轻易建立起来的,如果这位印度诗人仅以向世界人士揭开了帷幕,展露出真实的东方就于愿已足的话,那么这种任务是艰巨的。他看出来应该把西方传达给东方来补其不足,于是他以变成了一个西方的信徒。在他回到故国的时候,他多次力申西方的价值,并且在他的讲授中强调他所谓的西方“着重现实的力量,这种力量知道怎样拓开一条道路,以达明确而有实益的结果。”

千百年前,Gorrees 诸大师们,是印度文化的守护人。他们辛勤的工作使印度生机无限。一方面他们用当时的词语写成讲文来阐释古代的哲学,一方面他们以身作则或者用讲授来改变印度的人生观以适应当前的新环境。在20世纪中,泰戈尔却两者均堪媲美。如果没有他用最通俗的形式和解释来阐扬他的祖国的遗产,印度现在也许捐弃了她的传统的精神。如果没有他贯穿了古代的理想主义,印度现在也许成了一个没有生命的西方的模拟者。

泰戈尔生于186年,时值英国官僚介绍过来的西方文化碎裂了印度人民的安定生活的时期。生在一个“进步的”家庭中,他本人便是互相扞格的观念的对象。他一方面他聆听父亲的教程,另一方面公然信仰密尔和边沁的不可知论。他到成人的时候,便觉察出外国当局的倾毁家国和败坏风气的影响正风靡半岛。西方机械文明的巧言,替代了舆论领导者心中本来的思想。理想主义的人生观被看成过时的了。

他认为东方的理想主义与西方的现实主义,这两种思想的平衡与混合是问题解决的途径。不过他也知道只要主奴之感存在一日,这两种观念的融合决不能成功。于是泰戈尔便开始让印度尊敬它的遗产。他的诗歌变得蕴涵着传统的思想和意象。他的戏剧揭穿了统治阶级的追随者的愚蠢。在他的讲义中他阐释着印度经典的智慧。他无时无地论说着恢复印度的过去的荣光。

泰戈尔的散文和诗的珍奇之美,与蕴藏在他全部作品中的深奥的哲学意义,擒住了人们的想象。结果,印度文学步入“泰戈尔时期”。

(摘编自史哈兰尾《印度诗圣——泰戈尔》)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泰戈尔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在此之前,诺贝尔文学奖一直是欧洲人的天下,这几乎成为了传统。

B.泰戈尔是印度对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善意的代言人,也是近世纪中第一次显示出东方也能够贡献给西方一些智慧的人。

C.泰戈尔从小受到“进步”家庭互相扞格的观念的熏陶,求学时大量接受西方文化的滋养,他放弃印度传统文化,成了一个西方的信徒。

D.泰戈尔早在青年时代,就因有“孟加拉的拜伦”的美誉而声名鹊起,他的诗歌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

8.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泰戈尔肖像的描绘,强调了其与基督耶稣像的相似性,从而更好地体现泰戈尔是对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善意的代言人,并从中感受泰戈尔具有的善意情怀。

B.泰戈尔和吉卜林都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们都出生在印度。比较二人,一方面突出泰戈尔成就的独特性和开创性,另一方面也暗含对吉卜林不是东方的代表的遗憾。

C.泰戈尔求学时期对西方文化的大量吸收和极力崇拜,奠定了他年轻时成为“孟加拉的拜伦”的基础,也是他成为一个西方的信徒的原因之所在。

D.泰戈尔的思想常常处于观念的矛盾漩涡中。他认为东方的理想主义与西方的现实主义都有其可取之处,两者的融合是最为理想的,但他也认为这种融合是不可能的。

E.“泰戈尔时期”是以泰戈尔的文学成就代表了当时的印度文学的时期,表明他的作品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尤其以他的散文和诗歌成就最为突出。

9.作者认为,“论到如何把东西方文化融合在一起时,泰戈尔比起20世纪中任何一个人,都有更卓越的功绩”。请你结合全文分析其理由。(4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长孙晟,字季晟。性通敏,略涉书,善弹工射,矫捷过人。初未知名,人弗之识也。唯高祖一见,谓人曰:“长孙郎武艺逸群,适与其言,又多奇略。后之名将,非此子邪?”

宣帝时,突厥摄图请婚于周,以赵王招女妻之。遣晟送千金公主至其牙。前后使人数十辈,摄图多不礼,见晟而独爱焉,每共游猎,留之终岁。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两箭与晟曰:“请射取之。”晟乃弯弓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而双贯焉。摄图喜,命诸子弟贵人以学弹射。晟与之游猎,因察山川形势,部众强弱,皆尽知之。时高祖作相,晟以状白高祖。高祖大喜。

至开皇元年,摄图曰:“我周家亲也,今隋公自立而不能制,复何面目见可贺敦【注】乎?”因攻陷临渝镇,约诸面部落谋共南侵。高祖新立,由是大惧。晟先知摄图等叔侄兄弟各统强兵,俱号可汗,分居四面,内怀猜忌,外示和同,难以力征,易可离间。因上书曰:“诸夏虽安,戎场尚梗。兴师致讨,未是其时;弃于度外,又相侵扰。故宜密运筹策,渐以攘之。今宜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承衅讨之,必可一举而空其国矣。”上省表大悦,因召与语。晟复口陈形势,手画山川,写其虚实,皆如指掌。上深嗟异,皆纳用焉。

摄图死,遣晟持节拜其弟处罗侯为莫何可汗,以其子雍闾为叶护可汗。染干者,处罗侯之子也,乞通婚,许之。晟说染干率众南徙,居度斤旧镇。雍闾疾之,亟来抄略。染干伺知动静,辄遣奏闻,是以贼来每先有备。晟遣降虏觇候雍闾,知其牙内屡有灾变,夜见赤红,光照数百里,天狗陨,雨血三日,流星坠其营内,有声如雷。每夜自惊,言隋师且至。并遣奏知,仍请出讨突厥。都速等归染干,前后至者男女万馀口,晟安置之。由是突厥悦附。

晟以病卒。帝深悼惜之。后突厥围雁门,帝叹曰:“向使长孙晟在,不令匈奴至此。”

(选编自《北史·长孙晟传》)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适与其言 适:恰好

B.遇雕相攫 攫:争夺

C.晟遣降虏觇候雍闾 觇候:等候

D.向使长孙晟在 向使:假使

11.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突厥是中亚和西亚等地区的民族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突厥人或者突厥人的后裔。隋将长孙晟曾用离间之计,使突厥分裂。此后突厥在屡次与隋朝的战争中失败而走向衰落。

B.上书,战国以前臣子奏谏陈词,都用上书的名称。秦虽改书为奏,但因为离战国还不太远,所以仍然有人用“书”。唐代偶尔用“书”作为外交文书的一种。唐代以后就很少使用。

C.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到了汉代,分成章、奏、表、议四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执异,议以陈情”。

D.节,是皇帝派人代行职权的凭证。皇帝不能事事躬亲,所以必须指派人代行,但空口无信,于是就用“节”作为凭证。汉朝使节没有区分层级,到了晋朝,使节开始区分层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孙晟生性聪明,精通典籍,开始并不出名。但高祖一见到他,就认为他将来会成为名将,并一直予以器重。

B.“一箭双雕”的成语出版长孙晟与摄图交往的故事。在二人交往过程中,长孙晟是一个有人,多方面考察突厥部落的情况。

C.长孙晟是有勇有谋的一代名将,文中通过上书、外交、请战等多个方面展现了他的丰采。

D.从长孙晟的离间计、摄图的请婚与用兵、持节封汗、染干伺知动静辄遣奏闻,遣降虏觇候雍闾等内容可以看出,那个时期纷争不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前后使人数十辈,摄图多不礼,见晟而独爱焉,每共游猎,留之终岁

(2)故宜密运筹策,渐以攘之。今宜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承衅讨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花犯·梅花①

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同宴喜。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

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相将见、脆丸②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

【注】①这首词多认为写于周邦彦十年州县宦游期间。②脆丸:指梅子、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这首词开篇点题,总写梅花。“粉”字显其颜色,“风味”现其神韵,“旧”暗示作者对其长久的关注和深深的理解。

B.“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既写出了梅花清丽纯净、丽质天成的一面,又写出了梅花姹紫嫣红、风姿各异的一面,具有引人注目的风神韵味。

C.全词从时间跨度、空间跨度写出了梅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通过记忆之景、眼前之景、想象之景,出梅花花开、花落、结子的全过程。

D.这首词借咏梅花,抒发了作者萍踪无定、离合无常的感慨。全词紧扣梅花,也紧扣作者自己,将个人情思与梅花融为一体,写得曲折含蓄,余味无穷。

E.这首词没有摆脱北宋婉约词的藩篱,但其“回环往复”的曲叙和移情手法的运用,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水平。

15.清代陈廷焯评价说,“此词非专咏梅花,以寄身世之感也”。请你结合本词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抒发感慨连连用典,其中“,”描写了“元嘉草草”造成侵略者竟在侵占地区建宫设庙、迎神致祭的惨痛后果,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出兵。

(2)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专家认为,洒水降尘治霾只是扬汤止沸,洒水对扬尘有作用,但抵制不了雾霾,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实现花费与收效的平衡。

B.随着市场的升温,这一届IFA(柏林消费电子展)上各种飞行器比往届多得多。不过,纵使对手浩如烟海,终究会有一款飞行器力战群雄,脱颖而出。

C.云南玉溪抚仙湖是国家一类饮用水源地之一。近日,一位大妈带着洗发水在抚仙湖中洗头,周围的人都置若罔闻。

D.董明珠凭借坚毅和死缠烂打的精神,40天追讨回前任留下的42万元债款,令当时的总经理朱江洪侧目而视,成为营销界茶余饭后的经典励志故事。

18.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国庆节前后短短十天内,全国有21个热点城市先后发布了以住房限购、限贷的楼市调控政策,重点抵制非理性炒作。

B.中国文联副主席刘大为表示,这次展览是我们向着理想携手迈出的重要一步,期望中国年轻一代的艺术家能这份理想不断接力和传承。

C.《中国互联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互联理财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是由于理财产品的日益增多、产品用户体验的持续提升带动了大众线上理财的习惯逐步养成。

D.植物营养学就是研究如何通过施肥等措施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的,因此植物营养不仅对粮食质量安全,而且对粮食数量安全至关重要。

19.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智性表现为心灵的力量,它,,,,,,,

①有感觉②会思考③能考一切与生存有关的活动④能意识⑤尚有渴望⑥灵魂充实⑦令世界多姿多彩⑧思想丰富

A.①③②④⑤⑧⑥⑦ B.③①④②⑤⑦⑧⑥

C.④①⑤②⑦⑧⑥③ D.⑥①⑤④②⑦③⑧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你认为络中讲真话重要吗?

重要67.4%

不重要8.5%

无所谓24.1%

①,太阳光就得不到吸收、反射、散射和白话,天空不是太亮,就是太黑。由点到面吸湿性微粒,没有它这个核心,②,天上的云就难以形成,地表失去了云层的覆盖,就会变得干旱贫瘠,天气不是太热,就是太冷。没有灰尘,宇宙中的许多有害射线会毫无阻挡地闯进地球表面,③。

21.请根据下列表格提供的信息写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6分)

你上聊天都讲真话吗?

是22.2%

不是66.8%

不回答11%

表1 表2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经过2016年的“飙车式”发展,摩拜和ofo 成为市场上最大的两家共享单车公司。最近又有一家名叫“小白单车”的共享单车品牌浮出水面。其首批10万辆单车已于2017年1月1日开始陆续投放到厦门、广州、深圳等城市。随着共享单车在大城市投放量的越来越多,共享单车的概念也逐渐从一线城市蔓延到不少二三线城市。

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认识和理解。请你结合材料的内容及范围,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重庆高考语文题答案

猜你感兴趣:

1.重庆市语文中考试卷及答案

2.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3.重庆高考语文必背古诗词汇总

4.重庆高考语文冲刺练习

5.重庆高考语文满分作文

标签: 重庆高考题

学习交通手势、出行安全知识 成都交警走进学校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全球时快讯
<< 上一篇
最后一页
下一篇 >>
  • 精心推荐